CTF2024君策会议:平行会议1——商标恶意注册的授权确权程序规制的新思考成功举办
2024-12-05

11月24日上午,由中华商标协会主办,我中心承办,万慧达知识产权协办的“君策会议:平行会议1——商标恶意注册的授权确权程序规制的新思考”在2024中国商标年会上顺利举办。

近年来,商标恶意注册现象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打击恶意注册行为已成为我国商标法治建设的重点工作。本次会议邀请多位业内资深专家围绕授权确权视角下的商标恶意注册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充分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我中心副理事长汪泽主持。

在主题发言中,与会专家系统回顾了我国打击恶意商标注册的初期探索,梳理了恶意商标注册治理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关键节点,并结合审查审理实践,深入剖析了当前打击商标恶意注册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当前严厉打击恶意注册的同时,商标授权确权程序中相关条款的适用边界也引发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条款若适用不当,可能误伤在市场中已经使用多年的商标,从而偏离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初衷。基于此,与会专家围绕商标恶意注册的授权确权程序的规制路径各抒己见,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且有建设性的思考。

针对《商标法》第四条与第四十四条第一款在适用上的争议以及“恶意”与“恶意注册”之间关系的问题,与会专家建议“恶意注册”作为不确定法律概念需要进一步厘清,并通过理论重构,将“恶意注册”明确为商标不得注册的相对理由,同时完善商标无效宣告的除斥期间设置。针对《商标法》第四条的审查实践,与会专家建议市场主体应采取适度防御与适量储备的策略,结合《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与打击恶意商标注册有关的条款,希望通过进一步明确恶意申请商标注册情形、加大惩戒力度、强化商标使用导向等举措,推动商标注册回归制度本源。针对“《商标法》第四十四条适用中原始注册与后续注册的诚信考量”问题,与会专家探讨了《商标法》第四十四条中“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理解与适用争议,并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了后续注册行为对原始注册商标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原始商标在受让后,受让人不断基于原始商标进行恶意延伸注册的行为如何规制的难点。同时,与会专家建议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修正)的解释精神,将《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的适用范围扩展至特定情形下的商标受让人。针对商标恶意申请的对抗策略,与会专家结合具体案例,从防御、监控和进攻三方面总结了应对策略,建议企业应通过先行注册商标、实时监控申请动态以及积极提起异议和无效审判来防范恶意申请,并强调了与代理人合作、制定对策以及为此收集证据等行动的重要性。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商标审查审理行政部门、学术及实务领域的专家,与会嘉宾从不同视角出发,结合理论分析、审查实践和典型案例,围绕如何在授权确权程序中精准规制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展开了深入交流。嘉宾们的专业见解和深入剖析,不仅回应了业界的关注热点问题,还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嘉宾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参会人员的高度赞扬,与会者纷纷表示,会议内容丰富,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引人思考,也为如何精准打击恶意注册提供了有益借鉴。

会议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