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庭审对于克服疫情影响、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都具有积极作用。
今年1-7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积极转变工作模式,线上审理案件6281件,占收案总数的54.2%。
让公平正义不缺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合理统筹推进线上庭审方面,有哪些做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通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
武汉热干面百年老字号“蔡林记”商标纠纷案
01 重点推进行政案件线上庭审
行政案件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收案数量最多的案件,占比约70%,特别是商标行政案件,争议焦点模块化、类型化突出,被告角色单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曾指定专门部门统一联系被告,节约了团队单独联系被告的时间成本。
02 逐步扩大民事案件线上审理范围
在对商标权、著作权等非技术类的民事案件和技术相对简单的外观设计等专利案件进行线上审理基础上,逐步探索在发明案件中开展线上勘验,对公证购买的证物进行线上勘验和技术比对,同时做好公证证物在线上视频监督下的再次封存工作,与线下证据邮寄提交同步进行,有效推进了技术类案件的审理进程。
03 充分运用线上调解 有效化解相关民事纠纷
促成一起争议标的额达两千余万元的发明专利侵权纠纷线上达成调解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注重通过线上调解方式定分止争,要求法官尽快适应通过线上谈话或电话等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尤其是对于事实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力争通过线上调解尽早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纠纷。
04 线上线下相结合
接到公告送达、涉外送达当事人,如果按期来到法院,可与线上的其他方当事人一并参审。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全程做好防疫措施,避免了当事人再次来院的周折,有效破解了此类案件的开庭难题。
05 接受电子送达 实现正义更快一步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积极落实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在线上庭审时主动询问当事人是否接受裁判文书电子送达的方式,并通过电子送达方式及时送达裁判文书。此外,结合线上庭审的案件中当事人提交的书面意见和证据多为电子版的情况,要求法官团队推进电子送达的方式予以交换,有效提升审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