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标四十年1978-2018》新书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1-03-3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重要要求,宣传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今天下午,中国工商出版社和我中心在京成功举办了《中国商标四十年1978-2018》新书发布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深教授吴汉东,万慧达知识产权合伙人、管委会成员黄晖,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理事长曹中强,万慧达知识产权首席合伙人、管委会主席白刚,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巡视员侯丽叶,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南平和中国工商出版社副社长李富民先后发表致辞,发布会由我中心副理事长汪泽主持。

吴汉东.png

吴汉东教授首先致辞,他认为本次发布会见证了一部大书、好书的问世。作为一本大书,一方面,它聚焦于商标这一十分宏大的议题,商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商标法不仅是知识产权领域,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早建构的法律之一;另一方面,它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国商标事业发展的重大议题,体现了法治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作为一本好书,这本书的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十分完善,图片生动感人,记载了我国商标事业不忘初心、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充满表现力、感染力和穿透力。这一新书回应了中国知识产权界同仁的共同心声,向经典致敬、向经典人物致敬、向中国商标事业致敬。

黄晖.png

黄晖博士对本书的内容、结构、背景等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国商标事业进行了美好展望。他提出,商标四十年是不平凡的,浓墨重彩的四十年,商标在中国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并不断融入世界知识产权保护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书除了包含领导的题词和珍贵照片,还包括社会贤达、专家、领导撰写的专题文章,充分体现了有关志士在商标领域倾注的心血。在大事记的编纂方面,尽量还原历史史实并对其分类编号。此外,对地理标志名录、典型案例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和归纳,还专门整理了商标法五次修订版本对照表,极具代表性和时代性。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十四五规划通过的背景下,商标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曹中强.png

曹中强理事长饱含深情的对本书的主要特点,四十年来商标领域的重大事件以及本书的编辑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本书的四大亮点:一是邀请领导、专家题名、作序和撰稿;二是全面整理40年商标大事记;三是全面梳理了40年的商标机构及负责人;四是整理出完整的地理标志名录。

白刚.png

白刚先生从自身与商标结缘的经历讲起,介绍了万慧达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也受益于中国商标事业的发展,一方面,万慧达将继续提升在商标、专利等方面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将继续积极投入到知识产权法律研究等各种学术活动中,提升自己,同时也服务社会。最后,他向为本书的编辑出版贡献了智慧、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各位前辈和同事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侯丽叶.png

侯丽叶女士从历史、财富和公平公正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她讲到,从历史角度看,每一个商标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自身的经验和历史沿革呈现出来。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对待商标不能采取武断和一刀切的方式,要尊重历史,与时俱进,适应改革开放要求,加强相关方面研究,将好的经验上升为普适性的法律。从财富角度看,这本书是了解中国商标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和财富,它从不同角度对商标发展历程进行展现和延伸,对同行大有帮助。从公平公正角度看,商品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商标对于商品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守住公平公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见得到、摸得着的公平正义。

南平.png

南平副秘书长首先从编辑人的角度对本书书名以及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商标是品牌的法定载体,是品牌经济的关键支撑,是中国品牌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出版中国商标40年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要大力推动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商标事业的光荣与梦想,谱写中国故事,走向世界品牌。

李富民.png

李富民副社长在发言中指出,本书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收录了商标行政、司法、学界相关专家的撰稿,大量史料信息和照片,本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编委会和编辑部门的巨大努力,望双方继续加强合作,打造更多精品图书,为我国商标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还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知识产权专员邓玉华、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国际注册二处副处长刘沛、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原巡视员杨萍、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处长孟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法国香槟酒行业委员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王蔚、中国工商出版社图书编辑部主任刘安伟等。来自社会各界知识产权人士近50人观看了发布会线上直播。